fēngmáng

锋芒


拼音fēng máng
注音ㄈㄥ ㄇㄤˊ

繁体鋒芒
词性名词

锋芒

词语解释

锋芒[ fēng máng ]

⒈  刀剑的尖端或刃部。

锋芒所向。

cutting edge; spearhead;

⒉  比喻才干、锐气。

锋芒毕露。
锋芒逼人。

talent displayed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锋鋩”。亦作“鏠芒”。

⒉  刀剑等锐器的刃口和尖端。

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六七引 汉 蔡邕 《观学》:“木以绳直,金以淬刚;必须砥礪,就其锋鋩。”
唐 刘商 《胡笳十八拍·第十五拍》:“不知愁怨情若何,似有锋鋩扰方寸。”
宋 苏轼 《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》诗:“将军恩重此身轻,笑履锋鋩如一插。”
闻一多 《红烛·剑匣》:“不过果然我要自杀,定不用这宝剑底锋芒。”

⒊  借指事物的尖端或突起部分。

宋 葛立方 《韵语阳秋》卷十七:“以狐狸毛为心,兔毛为副,心柱遒劲,锋鋩调利,故难乏而易使。”
宋 杨万里 《食莲子》诗:“戢戢蜂儿出露房,未生翅股及锋芒。”
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诗话下·持雅堂诗集》:“《题友人瘦马图》一篇最佳……铁网珊瑚迸光怪,龙鳞蘁立森锋鋩。”

⒋  指书画的笔锋。

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:“汉 隶岁久,风雨剥蚀,故其字无復锋鋩。”
宋 姜夔 《续书谱·用笔》:“不欲多露锋芒则不持重,不欲浮藏圭角则体不精神。”
宋 曹士冕 《法帖谱系·大观太清楼帖》:“吾家收 宣 政 间所拓前十卷,字画有锋芒,且无损缺。”
章炳麟 《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》:“又谓改良汉字惟取点、画、直竖、右戾四者,以为交叉,钩乚,左戾诸形一切废弃,其存者復为钝势,不见鏠芒,此又无所取义,率情高下,与儿童语无异。”

⒌  比喻锐利的气势。

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众将未及齐其锋芒,臣 崇 未及尽其愚虑,而事已决矣。”
宋 孔平仲 《续世说·直谏》:“伏愿去萋菲之牙角,顿姦险之锋鋩。”
清 昭槤 《啸亭续录·舒文襄公末节》:“及居首揆,锋芒日歛,殊蹈模稜之习。”
胡厥文 《悼念周恩来总理》诗之二:“百战锋芒在,何仍折栋梁。”

⒍  指气势锐利。

胡也频 《到莫斯科去》四:“这个先生在学校里是背榜的脚色,但在‘三民主义’下却成为一个很锋芒的健将了。”
丁玲 《韦护》第二章:“无论她怎样锋芒,也及不到她朋友的这方面的天才。”

⒎  比喻细微。

汉 王充 《论衡·超奇》:“锋芒毛髮之事,莫不纪载,与 太史公 表,纪相似类也。”

⒏  比喻言词的尖利。

瞿秋白 《文艺论辑·<鲁迅杂感选集>序言》:“但是他的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,都集中在军阀官僚和他们的叭儿狗。”
丁玲 《阿毛姑娘》二:“她自己毫不思量的把话乱投过去, 小二 自然正如她所愿的感出那话的锋芒了。”

国语辞典

锋芒[ fēng máng ]

⒈  刀剑的尖利部分。比喻人的锐气与才华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二二回》:「操因其未破,阴交书命,外助王师,内相掩袭。会其行人发露,瓒亦枭夷,故使锋芒挫缩,厥图不果。」

如:「锋芒太露」。

⒉  细微的事情。

汉·王充《论衡·超奇》:「锋芒毛发之事,莫不纪载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锋芒"的意思解释、锋芒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只有两米左右,也不是十分魁梧,但是从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锋芒毕露的杀气,让墨几乎瞬间判定,他杀过的人,绝对不会少于一千…也许还远远大于这个数目……

2.经过他1年的锁闭训练,奥运会上的他锋芒毕露,一下拿下好几个金牌!

3.李艳在这次书法比赛中初露锋芒,获得了一等奖。

4.他讲话总是锋芒毕露,让人很难接受。

5.他一开端成绩不好,但后来夜以继日,孜孜不倦地学习,一刻都不敢怠慢,于是很快他就锋芒毕露,成绩渐渐地上升。

6.自信心下妙笔生花,好状态下能力挥洒。沉着应对万事俱备,人中才子舍我其谁。冲刺考场发挥超常,全心投入毕露锋芒。祝你马到成功,金榜题名,高考必胜!

7.这一刻,一袭白衣的宁墨与往常的低调沉默截然不同,夜间的冷风呼呼作响,然而立于亭楼之上的他是如此锋芒毕露。

8.他一开端成绩不好,但后来夜以继日,孜孜不倦地学习,一刻都不敢怠慢,于是很快他就锋芒毕露,成绩渐渐地上升。

9.你锋芒毕露,这是你的弱点,你像把无鞘刀,锋利,但好刀应在刀鞘里。

10.盘点前300个帮会排名赛,榜首华夏龙魂,毋庸置疑,强势倔起,锋芒毕露,一夜之间碾压各大帮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