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é

觉悟


拼音jué wù
注音ㄐㄩㄝˊ ㄨˋ

繁体覺悟
词性动词


觉悟

词语解释

觉悟[ jué wù ]

⒈  醒悟明白。

consciousness;

觉悟[ jué wù ]

⒈  由迷惑而明白,由模糊而认清,也指对道理的认识。

come to understand;

⒉  进入到一种清醒的或有知觉的新的状态。

wake up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觉寤”。

⒉  觉醒。

《荀子·成相》:“不觉悟,不知苦,迷惑失指易上下。”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杂说上》:“向若二书不出,学者为古所惑,则代成聋瞽,无由觉悟也。”
金 王若虚 《题<渊明归去来图>》诗:“靖节 迷途尚尔赊,苦将觉悟向人夸。”
巴金 《新生·五月十四日》:“我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定地演说,解释在时局变乱中劳动者应有的觉悟。”

⒊  引申为觉察。

宋 司马光 《论横山疏》:“安有虏中独不觉寤,寂然无事,曾无诛讨之意乎?”
沙汀 《医生》:“老医生显得害羞地笑起来,因为他忽然觉悟出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对,实在不该使他为难。”

⒋  比喻通情达理。

柳青 《铜墙铁壁》第七章:“今儿我和 银凤 一路从四乡回来,我看这个女子很觉悟,很正派。”

⒌  自觉悔悟。

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:“太后日夜涕泣,幸大王自改,而大王终不觉寤。”
《宋书·范晔传》:“祸败已成,犹不觉悟,退加寻省,方知自招,刻肌刻骨,何所復补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》:“然吾闻之,天之所废不骤也。逞其得志,肆其宠乐,使忘其觉悟之心,非安之也,厚其毒而降之罚也。”
郭沫若 《豕蹄·楚霸王自杀》:“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,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。”

⒍  启发;开导。
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王若不得志於 齐,而以觉寤王心,而 吴国 犹世。”
汉 王充 《论衡·刺孟》:“谓 孔子 之徒、 孟子 之辈,教授后生,觉悟顽愚乎?”
晋 孙楚 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今麤论事势,以相觉悟。”
宋 曾巩 《谢中书舍人表》:“方当觉悟邇遐,使遍知于上意;训齐内外,用丕变于羣心。”

⒎  佛教语。谓领悟佛教的真理。

南朝 宋 谢镇之 《与顾道士书》:“若深体三界为长夜之宅,有生为大梦之主,则思觉悟之道,何贵於形骸。”
《隋书·经籍志四》:“﹝ 释迦 ﹞捨太子位,出家学道,勤行精进,觉悟一切种智,而谓之佛。”
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六回:“你们老爷现在心上已脱尘网,不出三年必弃官学道,他的觉悟在你之先。”

⒏  亦作“觉寤”。见“觉寤”。

国语辞典

觉悟[ jué wù ]

⒈  醒悟以往的困惑或过失。

《荀子·成相》:「不觉悟,不知苦。」
《汉书·卷四五·息夫躬传》:「欲令觉悟反正,推诚行善。」

憬悟 觉醒 醒觉 醒悟

执迷 沉迷 沉沦

⒉  佛教用语。指经由修行,证悟真理,而灭除无明、烦恼的圣者境界。

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·卷六》:「于诸法中觉悟者,唯愿当开甘露门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觉悟"的意思解释、觉悟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汤因比:人要想对自己的尊严有所觉悟,就必需谦虚。的确,人性是尊严的,但这样说还是不甚明确的,也是不完整的。说人是尊严的,这只限于没有私心的、利他的、富于怜悯的、有感情的、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这种情况。

2.极端的病态与极端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。

3.习惯于失去,是人生应有的觉悟。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,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,实际上是很脆弱的,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。

4.请觉悟与人共同生活的重要性,常怀感恩的心,以不忘恩,不忽略感谢,尊重义气的心与人相交往。松下幸之助

5.老年与经验携手并进,引导他走向死亡。那时他所觉悟的是:这一生最大的错误,是徒然花费如此长久的、如此辛劳的努力。叔本华

6., 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,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,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,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。

7.财政干部要树立“长、宽、高”的立体形象,要树得住、立得稳、站得直。所谓长,就是要有专长、特长;所谓宽,就是要有宽阔的知识面、宽大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;所谓高,就是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、很高的理论素养、很高的工作标准、很高的思想境界。

8.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,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,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,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,这时候明白的时候,就是太晚的时候。

9.不会的,我不会半途而废的,那种事我早在以前就做好觉悟了。中村春菊

10.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历史上的今天,1919年9月16日,周*来在天津创办觉悟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