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袂的成语

有关袂的成语

有关袂的成语共收录18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掎裳连袂裙子牵住裙子,袖子连着袖子。形容人多。宋·刘从义《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》:“服靓妆,继日以掎裳连袂。”
蒙袂辑屦用袖子蒙着脸,脚上拖着鞋。形容十分困乏的样子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有饿者蒙袂辑屦,贸贸然来。”
攘袂切齿攘袂:捋起衣袖;切齿:咬紧牙齿。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。宋·秦观《进策·边防》:“吏士攘袂切齿,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。”
联袂而至比喻一同来到。
奋袂攘襟奋袂:挥袖;攘襟:撩起衣襟。挥袖攘襟站起。形容愤恨或激动。晋·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闻吾风声,议其所以,乃奋袂攘襟,怒目切齿。”
投袂而起投袂:挥动袖子。形容精神振作,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。”
比肩连袂肩膀相并,衣袖相连。形容连接不断。明 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 游恒山日记》;“近则龙山西亘,支峰东连,若比肩连袂。”
肩摩袂接人肩相摩,衣袖相接。形容人多拥挤。明·宋濂《赠传神陈德颜序》:“余自近岁以来,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,一切谢绝已久。”
奋袂而起奋袂:挥袖。袖子一挥站起来。形容奋然而起。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5回:“庄王方进午膳,闻申舟见杀,投箸于席,奋袂而起。”
袂云汗雨形容行人之多。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下九》:“张袂成阴,挥汗成雨。”
投袂荷戈振起衣袖,拿起武器。表示为国效命。《梁书 元帝纪》:“幕府据有上流,实惟分陕,投袂荷戈,志在毕命。”
攘袂引领揎袖捋臂,伸长头颈。形容激奋盼望貌。宋·曾巩《上欧阳学士第一书》:“天下学士有志于圣人者,莫不攘袂引领,愿受指教,听教诲。”
青裙缟袂青布裙、素色衣。谓贫妇的服饰。借指农妇,贫妇。宋·苏轼《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》之二:“火冷饧稀杏粥稠,青裙缟袂饷田头。”
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,成为阴天。形容人多。《晏子春秋·杂下九》:“晏子对曰:‘齐之临淄三百闾,张袂成阴,挥汗成雨,比肩继踵而在,何为无人?’”
投袂援戈表示为国效命。同“投袂荷戈”。《梁书 武帝纪》:“独夫丑纵,方煽京邑。投袂援戈,克弭多难。”
袂接肩摩袂:袖子。衣袖相连,肩膀相触。形容人非常多。明·宋濂《国朝名臣序颂》:“其他智士谋臣,袂接肩摩,殆未可一二数。”
张袂成帷张开袖子成为帷幕。形容人多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奉使》:“齐之临淄三百闾,张袂成帷,挥汗成雨,比肩继踵而在,何为无人?”
接袂成帷袂:衣服袖子。帷:帷帐,帷幕。衣袖连接起来,可以形成帷幕。形容人口众多,城市繁华。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,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成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