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āomiǎo

缥缈


拼音piāo miǎo
注音ㄆ一ㄠ ㄇ一ㄠˇ

繁体縹緲
词性形容词

缥缈

词语解释

缥缈,缥乎,缥缥[ piāo miǎo,piāo hū,piāo piāo ]

⒈  隐隐约约,若有若无。

dimly discernible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縹眇”。亦作“縹渺”。

⒉  高远隐约貌。

《文选·木华<海赋>》:“羣仙縹眇,餐玉清涯。”
李善 注:“縹眇,远视之貌。”
唐 杜甫 《白帝城最高楼》诗:“城尖径仄旌斾愁,独立縹緲之飞楼。”
宋 苏轼 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词:“缺月掛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惟见幽人独往来,縹渺孤鸿影。”
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草檄》:“孤影,南枝乍冷,见乌鹊縹緲,惊飞栖止不定。”
郭沫若 《星空·天上的市街》:“我想那缥缈的空中,定然有美丽的街市。”

⒊  随风飘扬;随水浮流。

唐 李白 《愁阳春赋》:“縹緲兮翩緜,见游丝之縈烟。”
宋 陈允平 《垂杨》词:“飞花满地谁为扫,甚薄倖,随波縹緲。”
元 许有壬 《太常引·池荷》词之二:“红衣縹緲,清风萧瑟,半醉岸乌巾。”
闻一多 《李白之死》诗:“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,满载着霓裳缥缈、彩佩玲珑的仙娥,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。”

⒋ 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。

唐 司空图 《注愍征赋述》:“其雅调之清越也,有若縹緲鸞虹,譻譻嫋空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回:“歌声縹緲,直入云霄。”
清 黄钧宰 《金壶浪墨·南巡盛典》:“金石鏗鏘,宫商縹緲。”
李瑛 《笛声》诗:“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,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?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,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。”

⒌  虚浮;渺茫。
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:“轻靡者,浮文弱植,縹緲附俗者也。”
周振甫 注:“縹緲附俗:虚浮、不切实而依附俗説。”
清 杜荣寿 《<小螺庵病榻忆语>题词》:“底事隔年先异兆,人与莲花同縹緲。”
夏曾佑 《小说原理》:“人所乐者,肉身之实事,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。”
郭沫若 《女神·凤凰涅槃》:“我们这缥缈的浮生,到底要向哪儿安宿?”

⒍  峰名。

清 吴伟业 《缥渺峰》诗:“兹峯非云高,高与众山别,其下多嵌空,天风吹不折,插根虚无际, 縹緲 为险絶。”
注:“縹緲峯 :顾野王 《舆地志》:‘ 縹緲峯,洞庭 之最高者。’ 卢熊 《苏州府志》:‘ 包山 最高者为 縹緲峯。’”

国语辞典

缥缈[ piǎo miǎo ]

⒈  高远隐忽而不明。唐·白居易〈长恨歌〉:「忽闻海上有仙山,山在虚无缥缈间。」明·叶宪祖也作「漂渺」、「飘眇」、「飘渺」、「飘缈」、「瞟眇」、「缥眇」、「缥渺」。

《易水寒·第二折》:「缥缈层台,势凌空列星堪摘。」

⒉  声音清扬而长。也作「飘眇」。

《儒林外史·第三〇回》:「歌声缥缈,直入云霄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缥缈"的意思解释、缥缈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忽然间,一个幽幽的声音传了过来,隐隐蕴含着一种玄妙无穷的道理,缥缈而真切,仿佛远在天边,又好像近在眼前,让人难以捉摸。

2.京洛风流绝代人,因何风絮落溪津?笼鞋浅出鸦头袜,知是凌波缥缈身。红乍笑,绿长嚬。与谁同度可怜春?鸳鸯独宿何曾惯,化作西楼一缕云。

3., 屋前一方院落,坐在木椅上,品味一杯咖啡,或者一尝当地人酿造的米醋、米酒,对面青山满目苍翠,远眺山岚缥缈,入耳的是淙淙水声和啾啾鸟语,的确惬意至极。

4.人生的漫漫长路,蜿蜒曲折,看似遥遥无期。我们如沙漠中的行人,寻找着生命的绿洲。但这绿洲,如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,你咫尺,它消逝。沙漠中,会迷失,会煎熬,但只要执着的坚持下去,就能找到那甜美的甘泉。

5.言所以达意,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。因为言是固定的,有迹象的;意是瞬息万变,是缥缈无踪的。言是散碎的,意是混整的,言是有限的,意是无限的。以言达意,好像用继续的虚线画实物,只能得其近似。

6.岛村正陷在虚无缥缈之中,驹子走了进来,就像带来了热和光。

7.漫步于雾中,就像进入缥缈的仙境一般。

8.那嵯峨黛绿的群山,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,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。

9.夕阳昏黄的光下,四周远处巍峨但是柔美的雪山变得神秘莫测,而四周的绝壁山谷绕起了一股缥缈的白雾,昏黄之下,山中背光的阴影处已经是一片黑暗,远处山村的炊烟和这一切,形成了一种光怪陆离的意境。南派三叔

10.喜欢雨天淡淡的忧伤,只有这样的氛围可以上自己的心情完全放松下来,如同在暖气片上醒着的面,干硬的身体一点、一点地柔软,平素隐藏起来的各种欲望一点一点发酵。目光缥缥缈缈地穿透眼前任何障碍物,被撞散为成千上万的光粒,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