熏莸不同器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熏莸:香草和臭草。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。
出处三国 魏 王肃《孔子家语 致思》:“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,尧桀不共国而治,以其异类也。”
例子明 何景明《咏怀》:“熏莸不同器,清淆本殊源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xún yóu bù tóng qì
注音ㄒㄨㄣˊ 一ㄡˊ ㄅㄨˋ ㄊㄨㄥˊ ㄑ一ˋ
繁体薰蕕不同器
用法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。
近义词熏莸异器
反义词鱼龙混杂、熏莸同器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(意思解释)
- 严刑峻法(意思解释)
- 雄心壮志(意思解释)
- 正人君子(意思解释)
- 经纬天地(意思解释)
- 鬼鬼祟祟(意思解释)
- 粗制滥造(意思解释)
- 婆婆妈妈(意思解释)
- 十恶不赦(意思解释)
- 兴高采烈(意思解释)
- 事与愿违(意思解释)
- 马牛其风(意思解释)
- 纵横天下(意思解释)
- 春去冬来(意思解释)
- 古里古怪(意思解释)
- 人面狗心(意思解释)
- 牵肠挂肚(意思解释)
- 气味相投(意思解释)
- 鸡口牛后(意思解释)
- 脱口而出(意思解释)
- 哀兵必胜(意思解释)
- 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(意思解释)
- 轰轰烈烈(意思解释)
- 豁然开朗(意思解释)
- 扯旗放炮(意思解释)
- 阿时趋俗(意思解释)
- 背义忘恩(意思解释)
- 入文出武(意思解释)
※ 熏莸不同器的意思解释、熏莸不同器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举例发凡 | 发凡:揭示全书的通例。指分类举例,说明全书的体例。 |
不过尔尔 | 尔尔:如此如此。不过如此而已。 |
为民请命 | 请命:请示保全生命。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,提出要求。 |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|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 |
当仁不让 |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;不推托;不谦让。当:面对着;仁:原指正义的事;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。 |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|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。 |
斗唇合舌 | 犹言耍嘴皮子,卖弄口才。 |
人心归向 | 向:归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,向往的。 |
言而无信 | 信:信用。说话不算数;没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 |
蝶粉蜂黄 |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,妆扮美容。 |
繁文缛节 | 文;节:旧时指礼节;缛:繁重。繁琐过多的礼节、仪式。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。 |
出头露面 |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;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;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。还指出面活动、做事、讲话。 |
兢兢战战 | 兢兢:小心谨慎的样子;战战:畏惧的样子。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。 |
唯物主义 |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,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,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。 |
羽旄之美 |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。 |
动魄惊心 | 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 |
目无全牛 |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 |
生知安行 |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。 |
雷大雨小 | 比喻说得多,做得少,声势很大,实效很小。 |
不在话下 |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;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;转入别的情节。现多指事物轻微;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;用不着说。 |
汲汲顾影 | 惶惶然自顾其影,孤苦失望的样子。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,洋洋得意的样子。 |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 | 铄金:熔化金属;积毁:积累的毁谤;销骨:熔化骨头。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,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。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。 |
狂风暴雨 | 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 |
繁荣富强 | 繁荣:(经济或事业)蓬勃发展;兴盛;富强:(国家)生产丰富;力量强大。形容国家兴旺发达;富足强大。 |
纷红骇绿 | 纷:纷披;红:指红花;骇:散乱;绿:指绿叶。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。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。 |
大势所趋 | 大势:总体局势;趋:向、往。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。 |
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 | 谚语。原比喻平时不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 |
鸡毛蒜皮 |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