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恨而死的成语故事


饮恨而死

拼音yǐn hèn ér sǐ

基本解释饮:含忍。指含恨而死。

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他平日也常以岳少保自期,可是岳少保饮恨而死,并未能挽既倒之狂澜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饮恨而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饮恨而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是非口舌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,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,反为干净,省了许多是非口舌。”
将功补过 《晋书 王敦传》:“当令任不过分,役其所长,以功补过,要之将来。”
绳锯木断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
极重不反 清·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今《大学》之为圣经,已成极重不反之势。”
半路出家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进锐退速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其进锐者,其退速。”
走南闯北 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二幕:“这年月呀,女人尊贵啦,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。”
欺善怕恶 明 杨柔胜《玉环记 韦皋别妻》:“田舍翁住在山圪落,恃老无端多凶恶,我每反被相辱没,欺善怕恶,欺善怕恶。”
不置可否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
无关紧要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七回:“可见字音一道,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。大贤学问渊博,故视为无关紧要;我们后学,却是不可少的。”